记者实地探访召稼楼,处处可见烟火气!专家希望改造后能保持历史风貌

近日,召稼楼古镇景区发布景区为配合“城中村”改造即将于明年1月21日停止营业的公告。那么,召稼楼的历史由来是什么?目前景区的人气情况如何?停止营业对经营者有何影响?记者前往召稼楼实地探访。

晨报视频节目

美食小吃生意不错,处处可见烟火气

虽然记者去的当天是工作日,不过召稼楼景区内的人气却丝毫不减,景区附近的几个停车场车都停满了。在景区核心区域,人头济济,几条主要老街,游客可谓摩肩接踵,河边的长廊里坐满了游客。

记者注意到,景区管理方在景区外部、景区入口处以及景区内部的多个明显位置张贴了停止营业的公告。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游客,不少游客表示自己是在得知召稼楼景区即将于明年1月21日停业才来看看的。

景区外的停止营业公告

在景区内,各种美食小吃摊位生意不错,处处可见烟火气,其中卖肉皮、卖烧卖、卖羊肉、卖拆蹄的摊位是最多的。有意思的是,记者还发现有几家店居然是七宝的分号,可见召稼楼景区对于商户的吸引力。有多家店打出下沙烧卖的招牌,但价格普遍比较高,一盒烧卖售价在40-50元左右。

各种美食小吃摊位生意不错,处处可见烟火气

钱阿姨是一家糕团店的店员,她告诉记者,老板是浙江人,自己是浦东人,她在这里跟着老板工作了8年之久,对召稼楼还是很有感情的(见下图)。

在景区中心位置古镇第一湾的一家三林塘肉皮专卖店,一位店员表示,召稼楼生意好,人气旺,从九月份开始,一个月营收能达到一二十万,好的时候能接近三十万。

在三林本帮馆召稼楼店,店内在醒目位置展示《舌尖上的中国》以及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字样,此前,《舌尖上的中国2》节目曾在三林本帮馆总店拍摄过节目。记者遇到几桌吃饭的客人,问了以后发现,不少客人也都是因为得知召稼楼古镇景区即将特意赶来。相比之下,生意略差的是景区一些个体小饭馆,临近中午饭点,有服务员在门口招揽游客进店用餐。

在三林本帮馆召稼楼店,食客点的本帮特色菜

服装和日用百货生意相对清淡,顾客借机杀价

但记者也发现,售卖服装和日用百货的小店生意相对比较清淡。一家贴出清仓告示的服装店经营者高女士告诉记者,自从景区停业消息被公布之后,这两天最明显的变化是顾客砍价非常厉害。冬季本来是服装换季的销售期,一般这个时候顾客会比较多,但让高女士没想到的是,一些顾客借机杀价,“原来进价50元的衣服,现在卖30、40元,顾客都觉得贵。”

高女士拿起一条裤子告诉记者,这款裤子她从工厂进了2000多条,成本价是12元一条。现在卖10元,有顾客竟然杀价到5元。就在记者与老板交流时,一位阿姨进来拿之前选好的衣服,在支付时,她又与老板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,杀价20元之后,最后拎着两大包衣服“扬长而去”。

售卖韩式小家电的老板余先生告诉记者,自己是安徽人,但他爷爷曾经在上海工作过,1950年代末期回到安徽,所以与上海有缘。2019年,他听在召稼楼开店的老乡介绍之后,就来此地开店。以及韩式小家电,还有手工制的纯铜汤婆子(一种铜质圆壶)。小家电价格大多数在80-100元左右,利润很薄,对于游客的讨价还价,余先生表示,自己准备在景区停业之后完全转到线上去做生意,因为小家电通过实体店形式不好做。

召稼楼古镇景区将于2023年1月21日关闭景区并停止营业。对于直接向景区承租房屋的经营者,景区届时会有补偿方案。由于停业消息来得突然,一些经营者表示自己心理没有做好准备,而且还有存货要处理。有几位经营者提出了他们的个人建议:一是希望景区能延长营业时间,二是希望在景区停业之后,是否能在附近开辟一块场地,能让经营者们有一个过渡。

本期的新闻晨报·周到《上海会客厅》节目,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王孝俭,王孝俭曾担任闵行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、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上海通志室主任,担任过《上海通志》副总纂、《上海县志》主编、《九星村志》与《七宝镇志》总主编,对召稼楼历史变革非常熟悉。

召稼楼最初以种植棉花为主

在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王孝俭看来,召稼楼景区可以说是上海目前古镇当中最“闹猛”个地方,就在上个月,他还去过两趟召稼楼吃茶。“召稼楼景区目前游客以上海市民为主,可以说,它给上海市民带来了许多快乐,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。与市民经常去打卡的七宝古镇相比,召稼楼景区的体量更大,人气更旺。”

召稼楼是上海最早垦荒种地的地区之一,召稼楼文化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。王孝俭认为,召稼楼的名字出现在史籍上,虽晚于周浦、下沙等地,但最迟在清雍正四年(1726年),召稼楼已成为南汇县的3个邮铺之一。清嘉庆《松江府志》地图,已标有召稼楼。“召稼,稼什么?我们认为除了部分水稻等粮食作物外,更多的应该是棉花。这与召稼楼地区的地势,与棉花从宋末元初进入上海地区后,到明代迅速发展的路线图是一致的。”

召稼楼具备江南水乡与集镇特征

王孝俭告诉记者:“召稼楼是江南水乡、江南集镇,更是典型的水乡和集镇。它具备一切江南水乡、集镇的特征。镇依水而建,有逼仄的商业街,把商业连起来的石桥,有江南集镇所常见的几家茶馆、几爿羊肉摊。凡一般集镇应有的它都有。”

2005年,召稼楼公布为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。2008年,召楼古镇正式启动修复改造,王孝俭曾为古镇修复改造积极出谋划策。而当时,召稼楼仅仅是上海远郊一个不起眼的小集镇,只有一家烟杂店,一家茶馆,一个裁缝铺,几个理发铺。“我不是召稼楼人,但对召稼楼抱有感情。早在时代刚进入21世纪时,就向浦江镇领导建议保护召稼楼。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,每年至少要有一次到召稼楼茶馆喝茶。这一切都基于一点,召稼楼是一块承载浦东历史文化的宝地(编者按:召稼楼最初属南汇县,1950年代划入上海县,后在1990年代上海县和原闵行区“撤二建一”建立新的闵行区)。”

2008年,在一期工程进行过程中,王孝俭在为《浦东召稼楼》一书做序时曾提出个人建议:“尽可能多保留乡情乡音乡貌乡俗。尽可能让人家看到道地的水乡、集镇,并赋予时代的印记。多保留镇四周的村舍、田野、池塘,还有那水边春泛绿芽秋去黄叶的杨柳。”

《浦东召稼楼》(学林出版社)和《浦东召稼楼》续篇(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)

2010年5月,重新规划之后的召稼楼开街。丁字形的街道和市河相向展开;波光粼粼的姚家浜、复兴港呈十字形逶迤伸展;新绿的杨柳与参差的屋宇相偎河畔,显现出乡村古镇的淡定从容和淳厚的文化质地。

召稼楼古镇项目效果图

按照新一轮发展规划,未来的召楼老街历史文化风貌区将成为上海旅游文化的新地标,对于召稼楼景区即将于明年年初开始的新一轮改造,王孝俭个人希望能保持历史风貌。

各位市民朋友,侬对于召稼楼的印象如何?也欢迎在留言当中与我们一道分享。

来源:周到上海       作者:严山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