物候日志:大雪,封藏寒山孕生机

在传统岁时节气中,除了四立二分二至这四时八节作为时令转换的节点,像小暑大暑、白露寒露、小雪大雪、小寒大寒这四对节气分别表示了寒暖与湿度的渐变。

今天,我们迎来壬寅仲冬子月之节大雪,这既标志着以中原地区为代表的冬令气候降雪渐大,地表将会积雪成冰;也标志着在地表以下,正孕育着即将初萌的暖阳之气。所以,大雪三候分别是:初候鹖鴠不鸣,二候虎始交,三候荔挺出。其寓意即为皑皑白雪之下,孕育着生机。

本期题图选用了北宋画家范宽所绘《雪景寒林图》的局部,画中雪山层峦叠嶂,寒气逼人地表现出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势,被清代书画鉴藏家安岐赞其为:“华原平生之杰作。”并在其著《墨缘汇观》中称《雪景寒林图》为“宋画中当为无上神品”。

范宽字中立,又名中正,陕西华原人。其山水画对景造意,写山真骨,自成一家,与董源、李成并称“北宋三大家”。传世代表作品有《谿山行旅图》、《雪山萧寺图》、《雪景寒林图》等。

赏中国画有三重境界:其一,赏其美,为皮;其二,赏其艺,为骨;其三,赏其韵,为髓。赏读宋元以前的作品尤应如此。画作为视觉语言,其传达的意蕴离不开形式与技法的表现力,但最重要的是在形式与技法之后,要能读懂画作的编码与解码意趣,这是与解读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韵味所在。对于这幅《雪景寒林图》来说,除了画面上直观的寒气逼人,读出画面以外蕴藏的生气与生机,才真读懂了此画。

让我们细细品读一下此画:

假设在画面上用九宫格划分一下整幅画的结构,我们会看到上下两部分天地头皆为留白,这留白可联想为冰天雪地,在冰天雪地之间万象藏于其中。在画面中段,以全景式的构图,从山脚的丛林与村庄,到山腰的庙宇寺观,再到山峦上丛生的灌木,再到远景绵绵无尽的皑皑雪山……

画中元素重重铺垫,处处衬托,近取其质,远取其势,结构清晰层次分明,意境幽远静谧,冰寒刺骨,却又生机蕴藏,灵动盎然。其中,山势的“君临明堂”与“群侯朝拱”之象正是传统风水格局的君臣有序。两侧峰峦、村庄、小桥作为衬景与作使,缓冲了主体雪山的凝重压抑之势,再以雾气使画面的气韵流动起来,将仲冬时分雪掩寒山的天地意象凝聚于笔端绢上。

俗谚道,“瑞雪兆丰年”。雪的本质是水,水善利万物,水的三种形态“气雾态、冰雪态、流动水的常态”在这幅《雪景寒林图》中皆有所表现。《易经》泰卦爻辞“九三,无平不陂,无往不复”揭示了事物循环往复的真相,在这幅《雪景寒林图》中,则以冰寒之极的画面告诉赏画者,凛冬已至,春已不远。

下一个节气,冬至,即为一阳来复之时,新岁的轮回将再启新篇。

来源:周到上海       作者:岳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