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风吹半夏》主创讲述如何还原奋斗的时代-是赵丽颖的勇气,“把我踹上了这个战线”

晨报记者 曾索狄

孤注一掷的投资,大起大落的商业历程,还有柳暗花明的创业博弈……看了近期爱奇艺热播剧集《风吹半夏》,很多观众有了一种“重回90年代”的感觉:原来那个年代的奋斗者这么有冲劲!

日前,《风吹半夏》以8.4的高分豆瓣开分,近20万的打分人数,46.8%的五星率,证明了该剧的口碑和热度双丰收。《风吹半夏》到底做对了什么?听总制片人戴莹,导演傅东育、毛溦怎么说。

谈创作

抓住拼搏的精神内核

《风吹半夏》改编自阿耐的小说《不得往生》,讲述了以许半夏(赵丽颖饰)为代表的有志者怀抱雄心壮志,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奔流涌动、积极探索、不断创新的故事。该剧播出以来,许半夏与童骁骑(欧豪饰)、陈宇宙(黄澄澄饰)三人组成的“钢三角”的创业故事打动了不少观众,他们与赵垒(李光洁饰)、伍建设(刘威饰)、裘毕正(冯嘉怡饰)等各色商界人物之间的过招,更令人拍案叫绝。

在导演傅东育看来,《风吹半夏》的破题点就在于,虽然故事写的是钢铁行业,但实际反映的是许多人共同经历的年代——即便处于不同的行业、环境、城市,每个人都面对着一个勇闯天下、敢想敢干的年代,“我们牢牢抓住的就是这一点,那是一个成长的年代。在拍的过程中,我们也有一种自我总结,是在回望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。”

光有回望还不够,生动的反思也是《风吹半夏》打动观众的一个关键点。剧中,为了帮助许半夏拿下一块滩涂,童骁骑和陈宇宙瞒着许半夏污染了滩涂,这件事也间接造成了陈宇宙后来患上肺癌,薄弱的环保意识和悲剧的命运,让无数观众扼腕。对此,傅东育直言,那个年代有童话般实现梦想的途径,也有价值观、道德观的痛苦重塑,“剧中人物可能有偏颇,也有做错的地方,但他们骨子里的精神力量对今天依然有感召力。”

总制片人戴莹也认为,《风吹半夏》中那种奋斗向上的精神内核,是打动当下观众的要点,“风吹的不止半夏,是以半夏为代表的这个时代的人的经历。每一个小人物在时代之风中奋力生长,又和他人有亲情、友情、爱情,这很现实,也很温暖。”

谈演员

赵丽颖“非常许半夏”

《风吹半夏》的演员阵容堪称豪华,赵丽颖、欧豪、李光洁都是兼具实力和人气的演员,刘威、冯嘉怡、任重、柯蓝、王劲松等更是为作品增色不少。

在导演傅东育眼中,赵丽颖、欧豪、李光洁都是他最初读完小说、讨论角色时想到的第一人选,“许半夏第一人选肯定就是赵丽颖,我觉得她比较有劲儿,后来一聊就碰上了。欧豪也好,李光洁也好,我跟戴戴(戴莹)第一次讨论角色时就是这两个演员的形象。”

总制片人戴莹则认为,几位主演私下里有着和人物非常接近的一面,“很多人看到的可能都是丽颖甜美可爱的一面,但合作过才会看到她身上的那份坚毅。欧豪私下也有那种侠义的性格特点,和童骁骑非常像。李光洁身上就是有那种‘奸商’的气质——内心很丰富,情商很高,脑子很清楚。总体来说,我们非常了解每一个演员私下的状态,以及他们的表演空间,塑造人物的能力,有了这个基础,才构建出现在大家觉得很对位、很准确的一个选角结果。”

有趣的是,对于这部极具挑战性的作品,演员们也展现出如剧中人一样的“闯劲”。傅东育回忆说,他和赵丽颖沟通角色时,对方的表现“非常许半夏”,给出了“接下来48个小时大家都冷静想一想”的审慎回复。没想到,在接近第36个小时的时候,赵丽颖就打来了回复电话,追问“你想清楚了没有”。此言一出,傅东育就知道赵丽颖下了决心,“一开始我对这个作品也是有担心的,毕竟现实主义题材和改革开放拍得好的作品太多,标准太高,应该说,最后是小赵同学的勇气把我踹上了这个战线。”

在实际拍摄中,演员们也拿出了十二分的认真。比如开播后引发广泛讨论的许半夏扇童骁骑巴掌的戏份,赵丽颖的手是真的拍肿了。“这个戏我们完全是顺着拍,从她匆匆上来,一脚踹开门,过去就抽,几乎没有走戏。”傅东育说,受限于空间小、机位不足,演员们不得不多来几遍,“我也很心疼,演员一遍遍地重复这个撕心裂肺的情绪,还好最后效果出来,大家都能体谅这里的每一个巴掌。”

谈氛围

既真实,又有表达

从1990年代到2000年代,《风吹半夏》的故事背景离今天的观众“不近又不远”。在导演傅东育看来,这给制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,必须要花心思做到高还原度。

从自行车、汽车、手表到穿着打扮,甚至一年四季的细节,主创展开了深入了考据,并力求做到精准呈现。同时,故事以钢铁行业为背景,无论是表演还是场景选择都要兼顾不同地区的差异,“比如我们的故事明显是江浙的感觉,那演员的表演、形态、语言都要向南方靠拢。”

导演毛溦则提供了一个更为生动的细节:剧组为赵丽颖准备的服装大概有300多套,实拍时穿过的有180多套,而剧集剪辑后呈现的是120套左右,“每一件衣服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,比如这段戏拍的是1991年,我们就找1991年时期的衣服,有的衣服都是从收藏家那儿收过来的,下了很大的功夫。”

在真实的服化道的基础上,导演傅东育进一步对《风吹半夏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——要创造,要表达。“实话实说我觉得是胆子大一点,整个戏的影像不是那么‘写实’,而是有一种让你觉得是那个年代,但又好像不是那个年代的感觉。”他认为,这种似是而非的感觉既能带来某种意义上的怀旧感,也能给观众一点隐隐约约的新鲜感,“只要观众觉得挺好看,我们就心满意足了。”

来源:新闻晨报       作者:曾索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