包装食品销量增长、O2O渠道乘势而起、新品牌热度减退……中国快消品市场在今年呈现这些特点

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5.9%,成为拉动销售额增长的主引擎。

消费者囤货行为是推动销量增长的原因之一,且各品类的销量均有所增长。

12 月 8 日,贝恩公司资深全球合伙人Bruno Lannes表示。

据贝恩公司联合凯度消费者指数发布的《2022年中国购物者报告,系列二》显示,由于疫情带来的消费行为改变,包装食品销量进一步增长,以社区团购为代表的O2O模式同步兴起,而前几年热度颇高的新品牌,则因为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,逐渐失去了消费者的追捧热情。

包装食品量价齐飞

疫情发生第三年,快消品依然是大众的刚需。在包装食品、饮料、个人护理和家庭护理这四大品类中,包装食品的增长势头最为明显。

报告显示,在2022年前三季度,包装食品对消费品市场的增长贡献超过50%,其平均售价也取得了2.6%的增长。

平均售价的提升,一方面是包装品类开始走高端化路线。报告指出,随着消费者对产品配料和热量摄入认知的日益提升,他们愿意为次支付更高的溢价。而另一方面,则是厂商考虑到通货膨胀压力,提高了产品价格。

但是,考虑到消费者的生活正在逐步恢复往日,囤货趋势是否会持续下去还不能预期。

凯度消费者指数大中华区总经理虞坚说,消费者囤货以后,家里还有很多方便面等包装食品,这些存货都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消化。

未来更多不是通过销量驱动,而是要通过提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

O2O渠道乘势而起

疫情影响也推动着渠道格局发生改变。

2022年前三季度,电商渠道增速与快速消费品市场整体增速基本持平,而小型线下门店业态和O2O商业则在疫情之下乘势而起。

鉴于消费者囤货需求高涨、渴望获得即时满足,同时又想避免纯线上购物带来的订单履约问题,前三季度快速消费品O2O渠道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7%。

虞坚表示,例如家乐福、沃尔玛、大润发这样的零售业,现在都把注意力放到了即时零售和社区营销。因为很多消费者已经不愿意一次买东西花两三个小时时间,而且也不再把买东西作为全家休闲的方式。

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便利店和杂货店渠道同比增长9%,一改此前颓势。报告指出,主要是之前疫情对交通运输行业造成了一定冲击,加上此前大规模人群聚集会带来病毒传播隐患,因此消费者出于便利性和安全性的角度,会更倾向于就近购买。

新品牌 vs 传统大牌

前几年,中小新品牌成为很多年轻人口中的谈资,便宜又好用的特性,使它们成了很多大牌的“平替”。但这两年,新品牌推出的速度和热度似乎不如往前了。

对此,Bruno 说,消费者开始倾向大品牌或者说传统知名品牌,是可以理解的。

毕竟目前市场有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,消费者比起找新兴品牌购买,他们更倾向买他们熟悉传统的品牌购买,这个做法也会更加安全。

虞坚也在采访中表示,以往很多所谓的网红品牌或中小品牌都是受到资本的扶持,然而这几年资本注入的力度在放缓,这意味着,对于新品牌来说没有足够的营销资源。

一般而言,新品牌破圈的切入点都是在一些细分赛道,在狭窄市场,大品牌也会很快跟进,从而挤压新品牌的份额。所以在疫情之下,新品牌更是要把基础打扎实,才能在市场进行长期竞争。

虽然整个大市场,仍然是以追求性价比为主,但我们也确实看到了一些高端化的机会,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情绪价值。

品牌们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布局各个渠道,打好基本功,这才是未来穿越周期,走出危机的重要机会。

来源:周到上海       作者:姜欣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