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报小记者带你去看《城·长——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》-魔都的暖意、诗意和惬意,都在这个展里

街边存在了几十年的小店

黄浦江与苏州河串联起的都市风光

早餐桌上的“四大金刚”

繁华街市与弄堂深处的24节气

……

60位跨年龄层、跨时代的艺术家,用自己独特的视角与方式,表达了对城市的理解与深情。这130多幅作品,齐聚在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中,以《城·长——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》为主题,对外进行展出。

本次艺术展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、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、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,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、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联合承办,着力为上海330万师生打造“塑造城市精神,传递奋斗梦想”的美育大课堂。

晨报学记团的小记者们受邀前往参观采访,并在艺术家丁阳的指导下进行创作体验,在这个美育大课堂中徜徉与收获。

艺术带我与城市同行

晨报小记者 陈忻颜(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西校区 五年级)

11月底的一天,我们去参观采访了《城·长——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》。此前,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:这个画展为什么要叫“城·长”,而不直接叫“成长”呢?

走进场馆,最引人注目的一幅画就是丁阳老师与他父亲共同创作的《江河恒流·上海恒新》了。这是一幅巨大的中国画,它完全是绿色调的,远远望去,就像一面翡翠墙。我以前看过许多绿色调的画,但它们画的都是山水,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有人用绿色画摩天大楼,画我们的上海。丁阳老师介绍时说,为什么要用绿色呢?因为今年春天,上海因为疫情封控了,我们每个上海人都错过了这个春天。而绿色代表春天,绿色又是希望的颜色,他想用绿色来表达,希望并没有因错过春天而消失,我们的城市还是一如既往得生机勃勃。

这样用颜色来表达一个城市特点的手法,还体现在丁阳老师的另一组作品中——《时代城色》。

我们来到二楼,四幅分别是是蓝色、桃红、绿色和黄色的画作映入眼帘。我仔细一看才发现,这四幅画是四个城市。丁阳老师告诉我们:它们分别是深圳、上海、杭州和新疆。其中深圳是蓝色的,蓝色代表年轻与未来;上海是桃红色的,桃花似的红色十分魔幻,正如魔都上海的夜晚;杭州是绿色的,绿色是生机的颜色,杭州孕育了许多电商,正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;新疆是黄色的,历史的厚重与沉淀形成了这片土地。丁阳老师说,艺术是没有标准答案的,在不同的人眼里,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颜色、不同的样子。他用这几种颜色,描绘了这些城市在他心中的样子。

最后是体验创作环节——临摹一幅作品。我在场馆中来回徘徊,怎么也拿不定到底模仿哪幅画。我走到了一幅名叫《上海味道》的巨画前,它由九幅画着上海传统早餐的画作组成。我忽然灵光一现,想到:我也常常享用像面包、牛奶这样的西式早餐。“艺术是没有标准答案的。”丁老师的话徘徊在我耳边。我要创作一幅我自己心中的“上海味道”。于是我并没有完全临摹这幅画,而是把临摹加上了自己的创意,按照《上海味道》的方格布局,画了一幅《西餐味道》。点评临摹作品的时候,丁阳老师肯定了我的画,说我很有创意,我心里很开心!

原来,这里的每一幅作品,都是艺术家把内心中对城市的情感,用自己的独特方式表达出来,是他们人生旅途中看到的城市的发展变化。走出展览的那一刻,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“艺术是没有标准答案的”的含义,我们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都不同。我也终于理解了“城·长”,我们在成长,我们的城市也在成长。

记者点评:这位小记者的第一稿,素材都抓住了,但主题还有些不够准确清晰。之后重新修改了标题,文章中添加了点题以及过渡的句子,使得文章主题鲜明,逻辑清晰。所以说,好文章是改出来的!

城里的人

晨报小记者 庞子钰(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小学 四年级)

11月27日,我跟随晨报学记团,来到了松江区的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,参观《城·长——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》。这里汇聚了众多艺术家和高校师生们的130多件艺术作品。

让我印象深刻是二楼的一件创意新媒体作品。当我步入光影展厅,四周漆黑一片。这时,展厅中央,突然亮起了一束灯光,照亮了最中间的一个白色小人。耳边响起了各种声音,灯光逐渐加快速度,一圈一圈向外扩散,照亮了更多的小人。仿佛他们在一个个起床,开始了新的一天。

“欢迎乘坐地铁九号线,下一站,杨高南路”,灯光犹如一列地铁,从一头快速移动到另一头。“叮咚,欢迎光临全家”,“请把好扶手,中门下车”……我看着一千个小人被逐一照亮,听到他们去了许多地方。灯光随着他们的脚步变化着,有时照亮这一行,有时照亮那一列,有时照出一个小圆,有时围成一个大圆,真是千变万化。在接近尾声的时候,灯光慢慢变暗,声音慢慢消失,只留了一盏灯照亮了最中间的那个小人,直到灯光和音乐的全部消失,热闹的一天结束了,他还是回到了孤独一人。

《城里的人》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生的创意新媒体作品,一千个陶瓷小人,每个小人的鼻子,都朝着不同的方向,象征着每个人走的路不同,追寻不同的梦想。就像汪国真先生所说,人生是跋涉,也是旅程;是等待,也是相逢。或许,你我就是这其中的一个小人。

《城·长——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》,精彩纷呈,让我看到了上海的发展变化,也看到了很多其他城市的美丽与特色。建议您亲自去参观,寻找到属于您的震撼与感动。

记者点评:这位小记者的取材意识很强,没有过多的活动过程叙述,也没有过多的其他作品介绍,干净利落地选择其中的一件作品进行详细描写,并且有自己的理解与升华。这让我们看到,同一场活动的不同诠释,就如同一个主题,艺术家们有着不同的诠释。

参观“城·长”艺术展有感

晨报小记者 王奕恒(上海市徐汇区建襄小学三年级)

11月27日,在新闻晨报学记团老师的带领下,我和一群小记者来到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,参观《城·长——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》,对话艺术家。

伴随着金明馆长和丁阳大画家生动有趣的讲解,我们逐层参观了美术馆,欣赏到130多件艺术作品,它们从不同角度诠释了艺术家心中的城市精神和成长历程。其中,我最喜欢的作品是丁阳叔叔的《时代城色》系列作品。我非常惊讶,这些作品居然是用国画材料画出来的,而且每幅画都有一个主题色,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特点,比如深圳用了蓝色,展示了这个城市的高科技和日新月异的感觉!

最后的采访环节,我有幸问了丁阳叔叔一个问题:“除了你自己的画,你还喜欢谁的画?”虽然他提到的那个外国画家的名字,我不记得了,我却深深地记得他讲的这句话:“每个人对于绘画的理解是不一样的,审美并没有一定的标准,要有自信,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,不要怕!”这句话带给我很多启示,深深地鼓舞了我!

记者点评:三年级的小记者,能够在两个小时的参观采访中抓出一些闪光点,很不容易。这篇文章虽短,还是挺有信息量的。跟随着自己的感受来写,是个好的开始。

“城·长”艺术之旅

晨报小记者 唐一祎(上海市徐汇区康健外国语实验小学 五年级)

11月27日下午,我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闻晨报学记团红马甲,前往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参加《城·长——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》的参观采访活动。难道城市也会像我们一样长大吗?我带着这个疑问开启了这次特殊的艺术之旅。

进入展厅后,执行馆长金明老师和画家丁阳老师热情地欢迎我们。我被一幅青绿色的巨幅国画作品吸引住了,通过采访了解到,这是丁阳老师和他父亲今年上半年封控在家时,共同完成的作品《江河恒流·上海恒新》。作品呈现了黄浦江和苏州河流域的上海风貌,视角非常新奇,满幅的绿色充满生机,为人们带来了希望。

丁老师的另一组作品让我觉得他更像一位色彩魔术师,分别赋予了各个城市不同的色彩。蓝色的深圳给人感觉特别有活力;魔都上海在晚上很魔幻,配上了桃红色;杭州的绿则充满希望、欣欣向荣;乌鲁木齐的黄色厚重沉稳,有着历史的沉淀,也是热情欢乐的色彩。

除了国画和油画作品,美术馆二楼还有装置艺术和新媒体作品。宋吉雅创作的《城里的人》让我震撼不已。还没踏入展厅就听到了全家便利店的声音,循声望去,展厅地面上站立着许多小黑点,走近一看,才发现那是1000个陶瓷小人。在光影的变幻和投射下,呈现了城市里人们忙碌的一天。金老师提醒我们仔细观察,我才发现每个陶瓷小人鼻子的朝向都是不同的,代表他们在城市中有着不同的努力方向和个人梦想。

我们还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画作进行临摹,我对武康大楼情有独钟,不假思索就选了这幅国画作品。虽然因为时间有限没能全部完成,但是丁老师的鼓励让我深受鼓舞。徜徉在这些生动温暖的艺术作品中,我看到了祖辈、父辈们的生活,也感受到了不断成长的城市的温度。不论是过去、现在还是将来,我都深爱着这座美丽的城,和她一起成长!

记者点评:这位小记者的表达简练,但意思都到位了。他选择的主题是通过参观艺术家们的作品,感受到艺术家们对城市的理解和爱,由此触动了自己对城市的理解与爱。

在百代美术馆感受美好

晨报小记者 童天晴(上海福山外国语小学 四年级)

很荣幸,我可以作为一名晨报小记者参加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的《城·长——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》。金明老师超级好,他耐心、细致地为我们讲解每一幅画背后的故事,我们听得津津有味。

有一幅名叫《印象苏南》的画我很喜欢。这幅画有点像《清明上河图》,它将南京、镇江、常州、无锡等苏南地区的特色人文风光,很自然地展现在了一起。在这幅长卷里,我看着苏南地区那些建筑,从亭台楼阁一路变化到高楼大厦,感觉很有趣。它虽然没有其他画作大、气派,但给人一种沉浸生活在美丽苏南的感觉。面对它,我心中不禁响起《姑苏好风光》。

看完展,我盘坐在地上,思考着我心中的美好。我用油画棒画了幅随笔画——飘落满地樱花的树林旁,有一条小溪,溪里都是粉色花瓣。丁阳老师第一个点评了我的画,我又惊喜又开心。总之,这次活动收获满满,我已经在期待下一次活动了。

记者点评:老师给你的这篇小文起了个标题。如果把这作为主题,想一想,哪些句子可以删减,哪些素材可以补充进来。

奇思妙想的艺术品

晨报小记者 傅钰轩(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 二年级)

上周六,我作为小记者前往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参观《城·长——人民城市主题艺术展》,并采访了画家丁阳老师。

丁阳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有趣的画,给我印象最深刻的,是他和父亲一起完成的一幅画,展示的是上海的很多知名建筑物,比如:东方明珠、世博中国馆等,还有上海的黄浦江和苏州河。这幅画的特别之处是,创作时丁阳老师和父亲分别封控在自己家中,两人通过视频沟通构思,然后由父亲先打好底稿,再把底稿送到丁阳老师家中完成上色。这幅画的主色调是绿色,代表了画家对于上海疫情尽快结束的盼望之情。

还有一些不是用笔、颜料创作的艺术作品:有些是用小灯泡完成的,上面还放了很多小人,小人的鼻子朝着不同方向,代表每个人的梦想都不一样,但是各有各的精彩。有一幅画竟然直接用了很多可回收垃圾创作而成,表达了所有电子产品都可以通过卫星互通互联,形成一个网。

现场还有一幅长卷,长达20米,是一个大学生花了3年时间完成的毕业作品。艺术馆无法全部展出,只展出其中的4米,剩下来的都通过电子屏播放让大家欣赏。

由于时间关系,这次我只能走马观花,下次我希望能够花更多时间去仔细品味这个展览中的全部展品,发现城市之美。

记者点评:我想这是一篇口述记录文,都是孩子的语言,没有雕琢之功,但自有一番质朴。小记者选择了自己印象深刻的几幅艺术作品进行介绍,介绍中抓住了亮点,很不错。下次要注意准确性,比如画家老师和艺术馆的名字。

“城·长”观展记

晨报小记者 李佳明(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 六年级)

上周日,我们兴致勃勃地去了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参观,这里的130多件作品让我们流连忘返。

首先,我们欣赏了一幅画家丁阳老师的国画作品。这幅画长3.8米,宽1.5米,画中用苏州河和黄浦江,串联起了上海的知名建筑。它使用的颜色是花青,这是国画中的传统技法,就是今年春晚中大家看到的舞蹈《只此青绿》的颜色。为什么会用青绿色来描画都市呢?丁老师说,整个作品是在上海封控期间完成的,过程非常不容易,而绿色代表城市的希望。

让我最意犹未尽的作品,还有丁阳老师的组画《时代城色》。这组组画有四幅城市画组成,它们分别是蓝色的深圳、绿色的杭州、桃红色的上海、雄黄色的乌鲁木齐。丁老师向我们耐心地一一讲解:深圳是座年轻的城市,蓝色代表活力与未来;杭州孕育了很多的电商,绿色代表着希望;上海是魔都,桃红色最适合描绘魔幻的“夜上海”;新疆的熊黄,体现出其历史的厚重和沉淀。原来,画家不仅是描绘城市的美,更要表达对城市的情感与思考……

展览中的另一个作品,更是突破了我的想象。我们看到的不是画,而是现实版的影视演绎《城里的人》。它描述了城市一天的生活,包括早上的日常。创作者烧制了1000个小人,鼻子朝向都不一样,代表着他们的梦想与志向是多样的。我觉得这个创意非常好,大城市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、都有着自己的希望,每天都走在追寻自己梦想的道路上……

通过这次观展,我感受到了很多。城市是一点一点去变化、去成长。这不就跟生活一样吗?人也需要慢慢地学习、慢慢地成长。艺术家能够捕捉到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细节、每一个角落,而且艺术表达形式也在不断求新求变,这也正是时代发展的动力和源泉。

记者点评:六年级的小记者,已经有了自己的情感与独立思考,如何准确、恰当地表达出来,需要在语言方面再下功夫。另外,三个作品平均用力,也不容易有主题,所以建议你大胆地做取舍。想清楚了主题,你的题目也就会有变化。

新闻晨报学生记者团是新闻晨报依托强大的媒体资源,打造的面向本市中小学生的课外教育赋能平台。我们旨在通过丰富的课程与活动,帮助中小学生提升综合能力,积蓄积极能量,在情境中学习,在经历中成长。

来源:新闻晨报       作者:陈忻颜/庞子钰/王奕恒/唐一祎/童天晴/傅钰轩/李佳明